欢迎访问成都工业学院对外合作处

(028)87992337 学校官网

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首页 > 党建园地 > 正文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我校联合开展“传承陈毅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2020-11-20 20:51:17  时间:校地处  浏览:

    2020年11月20日下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第一、四党支部与我校机关第二党总支第六支部、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党支部联合开展“传承陈毅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主题党日活动,活动在我校陈毅纪念馆举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党总支部书记陈锋主任、第一党支部付同乐、第四党支部组织兼宣传委员徐梦阳等7位党员同志应邀参加了活动,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严余松、党委副书记成和平、党委常委、副校长郑予捷、机关第二党总支第六支部全体党员、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党支部全体党员、四川省陈毅研究会副秘书长刘铁鹰、陈毅纪念馆馆长张桂霞、陈毅纪念馆讲解队队员郭运昌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成都工业学院机关第二党总支委员黄晓燕主持。

    活动第一阶段为诵读陈毅诗词:《梅岭三章》《他,是陈毅》《青松》。《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他,是陈毅》是““诵读红色诗词追忆元帅风采——我校第四届陈毅诗词朗诵大赛”参赛选手杜平同学撰写的一首颂扬陈毅精神的词。《青松》是陈毅借物咏怀组诗《冬夜杂咏》中的首篇,赞颂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梅岭三章》由我校陈毅纪念馆讲解队队员郭运昌同学诵读,《他,是陈毅》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第四党支部王海燕诵读,《青松》由我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玉平用四川话诵读,然后全体人员用普通话齐诵。通过诵读陈毅诗词,从诗词中领悟陈毅元帅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更是一位优秀诗人。

    活动第二阶段为“传承陈毅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主题研讨。四川省陈毅研究会副秘书长刘铁鹰详细介绍了陈毅精神“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忠心报国,勇于献身;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内涵,陈毅元帅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信念报读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工业学院)的历史背景,陈毅所撰66封家书所反映的廉洁事迹和家国情怀,以及通过陈毅精神引导成工学子奋发有为、报效国家、担负起时代民族的责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第一党支部付同乐、第四党支部徐梦阳、冯英华、我校机关第二党总支第六党支部书记王飞、我校陈毅纪念馆讲解队队员郭运昌畅谈了学习陈毅精神后的所想所感,纷纷标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传承陈毅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将陈毅精神融入到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之中、融入到产教融合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到学校“十四五”规划之中、融入到未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体系之中,筑牢我们的精神之基,坚定四个自信、净化心灵、锤炼党性,激发工作热情,提高效率,践行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在教育创新事业改革中,不断扎根于大家对美好教育的需求,在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因事小而不为、不因事杂而乱为、不因事急而忙为、不因事难而怕为,在每一个小的管理事项中体现出家国情怀、初心使命;养成追求真理、终身学习、终身进步的习惯,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让产教融合遍布到我们的祖国大地。

    严余松校长回顾了陈毅元帅的成长经历,我校作为百年老校新建本科,将陈毅精神融入形势政策课程并成功申请为国家一流课程。肯定了本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形式的创新,拉近了各党支部的距离。我校将传承陈毅精神,坚定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决心,创新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打造四川样板。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党总支部书记陈锋回顾了陈毅元帅一生最艰难的三个阶段,重温了陈毅元帅的革命经历和职业精神,在绝境中不畏艰难、勇于奋斗、视死如归,新时期时代,也存在无硝烟的战场,取得胜利是最重要的,要像陈毅元帅学习,始终要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敢于创新,突破产教融合机制壁垒,顺利实现应用型高校成功转型。

    活动最后,陈锋主任和严余松校长作为领誓人,带领四个支部的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再次庄严宣誓,重温入党宣誓时的承诺和初心。

    通过本次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深深感受到党员的责任、使命、荣耀,决心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革命先烈对党忠贞不渝、追求理想、百折不挠的崇高品格,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党员的先进性鞭策激励自己,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奋发进取、用心工作,立足自身岗位,以更加高昂的精神、更加优异的业绩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撰稿:伍琼仙;审稿:王飞)